相對父輩,這一代年輕人在婚戀中,對精神上的“門當戶對”重視度提高。他們不愿意在婚姻中將就、湊合,期待更高質量的婚姻生活。年輕人婚姻態度的變化產生了什么影響?如何獲得并維系幸福的婚姻關系?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764名年輕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6.5%受訪青年認為年輕人婚姻態度的轉變有利于他們樹立獨立自主的婚姻觀,45.9%的受訪青年則認為年輕人的家庭責任感會因此變弱。對于經營幸福的婚姻,受訪青年認為雙方應做到相互尊重和包容,都有收入,有各自的交際圈。
“社會治理、社會秩序及精神面貌和家庭是有關系的”
25歲的吳博是中國人民大學的碩士研究生,和女友感情融洽,但出于經濟的考慮,他并不期待婚姻。他認為,這一代年輕人更有主見,有自己的原則,也更傾向為了自己而活。
“以前父輩的婚姻,很多情況是找一個人來建立小家庭,搭伙過日子。而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不需要去為生計發愁,生活豐富多樣,對婚姻就有了更高的要求。”23歲的中國人民大學碩士研究生郭惠靈(化名)認為,年輕人這種婚姻觀比較健康,如果真的基于這種婚姻觀結婚,婚后生活質量也會更高。
國家高級心理咨詢師周小鵬分析,現在年輕人在結婚的時間上比以前晚了,這和人的壽命延長也是相關聯的,在她看來沒有什么不對。“而且當一個人能夠在成熟理智的情況下去選擇最適合的婚姻,能夠給婚姻帶來更多的穩定感,也有利于社會的穩定與和諧”。
調查中,56.5%的受訪青年認為年輕人婚姻態度的轉變有利于他們樹立獨立自主的婚姻觀,42.7%的受訪青年認為這會提高婚姻質量。
來自廣東佛山的涂莉莉今年27歲,前不久和男友剛剛因感情不合而分手。她身邊很多年輕人都對于婚姻都是不將就的態度。“我覺得這可能會使未來生育率下降,尤其是在一線城市現在養育子女的成本太高了,生孩子不容易,養孩子更不容易。我還沒有勇氣為了一個孩子無條件地付出”。
吳博感到,年輕人對待婚姻的態度會導致晚婚晚育現象更加普遍,“而且父母催婚、逼婚也會使家庭矛盾增多,兩代人的沖突不利于家庭和睦”。
26歲的成都某培訓學校老師廖穎(化名)已經結婚生子,和丈夫感情融洽。在她看來,年輕人不愿意結婚可能導致社會中獨居老人會比現在更多,加重社會老齡化。
河北唐山27歲的王曉燕(化名)即將與愛人步入婚姻,她認為,不著急結婚是更加獨立的表現。但她同時認為,家庭給予一個人情感的支撐是無法取代的。
調查中,55.6%的受訪青年也擔憂年輕人的婚姻觀導致晚婚晚育情況更多,加劇社會老齡化問題;45.9%的受訪青年擔憂年輕人的家庭責任感會因此變弱。
天津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張寶義表示,整個的社會治理、社會秩序及精神面貌和家庭是有關系的,此外,國家的養老問題、失業率等都和家庭有著重要的關系。家庭承擔了社會調節器的作用,當家庭和諧的時候,會減少社會矛盾的爆發,社會更加安定。“結婚率降低,對于就業、下一代的養育、養老、人口政策、醫療衛生、公共服務等方面都會有很大的影響。比如養老,現在家庭承擔了比較重的養老責任”。
如何維系幸福婚姻關系,59.9%受訪青年認為雙方應相互尊重和包容
廖穎認為,婚姻生活都是柴米油鹽醬醋茶,沒有往日戀愛時那般的甜蜜和美好,夫妻兩人都要有足夠的責任意識,多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互相包容和關心、在乎,把對方當作親人。“同時,雙方都要潔身自好,共同努力向上,相互扶持,而不是一方完全依賴另一方”。
王曉燕認為,婚姻中兩人永遠都要坦誠相對,不能欺瞞。“兩人在一塊總有磕磕絆絆,這就需要互相理解,不能太自我、太自私,不能一言不和就吵架、鬧分手、鬧離婚。凡事要從大局考慮”。
對于經營幸福的婚姻,受訪青年認為最重要的是做到相互尊重和包容(59.9%),都有收入(54.1%)以及有各自的交際圈(48.9%)。
張寶義分析,與以往相比,現在年輕人愿意付出的相對少了,更傾向于去關心自己,缺乏維護家庭的責任意識。這樣建立家庭后,家庭的活力越來越低,夫妻之間的吸引力降低,這是年輕人需要補課的地方。“婚姻其實是很簡單的事情,就是彼此的關心和愛護,讓對方感覺到溫暖,讓對方有哪兒也不想去就想待在家里的感覺,而不是僅僅滿足于自我的完善。要能做到這些,首先需要有這種意識”。
受訪年輕人中,男性占48.1%,女性占51.9%。生活在一線城市的占30.8%,二線城市的占47.3%,三四線城市的占19.3%,縣城的占2.3%,鄉鎮或農村的占0.3%。(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杜園春 實習生 陳倩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