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犧牲不是愛,是一種無法承受的負擔!
有一種付出叫:“犧牲式”的付出。
“犧牲式”的付出,在現在家庭關系非常常見。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個人失去了自我,完全為了別人或者孩子而活。這個人既壓抑又隱忍,他/她的口頭禪是:
“我還不都是為了你!”
“我這么努力,是為了讓你過得更好,我拼命工作”
“若不是為了你,不然我早和他離婚了”
“你一點都不懂得感恩”
“你總是認為我付出那么多,是應該的”
01
為了孩子過度犧牲的母親/父親
1、 他們會放棄一些本該屬于自己的事情。
過度的犧牲不是愛, 是不能承受的負擔。相信很多子女一定聽過自己媽媽這樣的抱怨:“我除工作外,精力幾乎全花孩子身上了”,“但他并不理解我”。
有的連工作都辭了:
“一輩圖啥呀,不就希望孩子有出息嗎”,
“他們若過不好,我上班還有什么意義啊”。
“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什么都給你們好的,起早貪黑地干活都是為了你們,為了這個家,你卻這樣不懂事,真讓我傷心。”
2、別人的利益放在自己的利益之上。
“犧牲型”父母總把孩子利益放在自己利益之上,愛情里也是如此,一方為讓對方滿意,不惜犧牲自己的權利和利益。
3、經常通過語言或行為來表達自己的付出,綁架對方。
孩子對媽媽在班級幫自己的付出表示不滿,這時候媽媽就會說:“還不是為了你,若不是你在這個班,我才懶得管呢”或“我那么做,不就想讓老師多關照你,你怎么這都不懂呢”。
犧牲式的付出,不會給任何人帶來幸福
案例一:
多年前有一則新聞引起廣泛的熱議,哈爾濱有一個單親母親,從兒子中考一直陪讀到兒子考研。
孩子兩次考研兩次失敗,為了母親,他還想再考。但嚴重的抑郁癥,使他再也考不下去了。
孩子持刀自殘,母親奪刀相救,結果誤刺母親,險些要了她的性命。
母親為了孩子,過度犧牲自己,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沒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單自己活得累,而且還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精神壓力和負擔。
案例二:
有位媽媽,為孩子什么苦都肯吃,撿垃圾、掃大街,持續了多年,有天因為孩子臨時有事,沒能趕回來給她過生日,便傷心欲絕。
見到孩子后,所有的苦、累、不滿、委屈一股腦全倒出來了,邊哭邊對兒子絮叨,孩子聽完,悔恨莫及,當場辭掉了外地優厚的工作,并和女朋友分手,來到了母親身邊。
案例三:
還有個母親,一感覺孩子不理解自己,就默默垂淚,不吃不喝,直到孩子承認錯誤,才肯罷休。
這些語言和行為都在訴說自己的辛苦和付出,并牢牢把關系主動權控制在自己手里。
本來就是孩子不愿吃你做的早餐,結果變成了不感恩,不孝順,這很好理解,他們過度夸大了具體事件本身。
一個人過度犧牲自己,長期讓自己受委屈,既不會讓自己感覺幸福,也會讓身邊的人產生愧疚、壓抑的情緒。
02
為了伴侶過度犧牲自己的女友/妻子
許多女性為了孩子過度犧牲自己,常常在面對伴侶時過度犧牲自己。
我有一個男性朋友最近很不高興,因為他的妻子總是生氣,責怪他,有時甚至親自攻擊他。
它常常以“我支持你”開頭,以“但我什么都沒得到,你還是這樣對待我,你沒有良心”結尾。
那時,他們住在另一個小城市。為了他們的事業發展,妻子放棄了工作,來到大城市一起奮斗。
來到大城市發展后,兩人都有了新的工作,但這個人的工作很忙。為了丈夫的健康,妻子辭掉了工作,照顧他的日常飲食,他們有了幸福的新生活。
但好景不長。當丈夫升職并在事業上取得小小成功時,他們開始經常吵架。
因為她對丈夫的感情,她在新城市沒有交到多少朋友。當男人忙得沒時間陪她時,她感到孤獨。
隨著丈夫事業的發展,她變得越來越沒有安全感和懷疑。她經常查看丈夫的手機,詢問他的下落,懷疑他與其他女人有染。
我覺得我已經放棄了工作,跟他遠離家鄉,這真是不配,也很委屈。這讓她痛苦了很長時間,另一半也不知所措。
過度犧牲不僅是親子關系的障礙,也是婚姻愛情的殺手。
許多女人錯誤地認為,當她們為家庭和男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自我時,她們就能從對方那里得到更多的愛。
但我們發現事實恰恰相反。
女人越愛自己,就越容易有一個更愛的伴侶和更幸福的婚姻生活。
但對于父母、家庭、伴侶、公婆、子女和付出一切、犧牲一切的女性,卻會面臨更多的貶損和批評,生活并不幸福。
如果男女的幸福都是通過女性的過度犧牲(無論是事業、學校還是人際關系)來實現的,他們的關系就不會很穩定,幸福也不會很持久,而且往往會出現問題。
03
什么原因導致他們“過度自我犧牲”?
存在感
很多人都是因為自己在愛中的付出,提高了自己的自我評價,會更加感受到積極意義,認為自己是有價值的,對別人是有用的,這段關系自己是更加主動地。成為親密關系中“重要的人”。
“對你來說我是最重要的”,“你的生活因為有我而更美好”,這是很多伴侶、父母內心的聲音。
自我優越感、責任感
認為自己掌握了更多資源,為自己有能力在關系里,為另一個人付出一部分資源,從而證明自己的優越性,這在戀愛關系中特別常見。
潛意識深處,是渴望回報,或者掩飾另外真正的沖突
他們只所以用“犧牲”和“付出”來維持關系,內心需求的回報就是“感激”和“報答”。
許多母親,會為一點小事委屈,認為自己犧牲沒被理解到,付出太多回報太少,在她們內心傳遞的是這樣一種信息:“你是欠我的”。
而真正的動機是自己的需求,通過讓對方滿足這種需求,而維系關系。
對家庭而言,一方對孩子過度付出,有時是為了掩飾和伴侶的情感缺失,自己沒被滿足的部分投射給了孩子。
它的目的是維持一段關系持續進行,特別是親密關系。若對方沒按照這樣限定來進行,結果往往是關系的傷害或破裂。
04
過度犧牲的后果:是無法控制的憤怒和壓抑的委屈
過度犧牲自我傳遞給孩子第一個感受就是:“我不得不順從、贊美、感激”,然后才可以“被愛”。
媽媽傳遞的元信息是“你欠我的”,孩子接收后,會有“我要迎合你、報答你”的行為,這樣的孩子大都是完美的、懂事的、乖巧的。而這并非孩子本性,是被媽媽限定的,如此的互動傳遞的是“你不這樣做,就是不孝順的、不感恩的、會傷害我的”。
因此孩子才會不得不按照媽媽的犧牲,做出迎合的回應。我只有做些什么,才會被愛。
所有關系中不自覺的衍生出“討好模式”欠別人東西是有愧疚感的,這種感受若要被消除,就要還上所欠的東西,就像哪吒“剔骨還父,剔肉還母”,才可以真實做自己。
這種關系里的愛往往是不真實的,至少并不純粹,里面有第三方的阻隔,那就是要做些什么的感受。
孩子往往被迫感激:要為媽媽著想,看媽媽臉色,變得懂事和乖巧,以此來迎合父母。
愛情也是,許多分手不徹底的情侶,因為還記得他的好,沒有對他的付出有所回報,對方念念不忘,因為你不敢欠別人的。
另一方也會這樣認為,憑什么我付出那么多金錢和青春,他和我說分就分,我的犧牲難道是白給的嗎?
當重新繼續這段感情就會發現,其實你欠他的永遠都還不夠,而且還在繼續,就像被什么東西捆綁了,不自由,卻難以擺脫。
即使是親生父母,也有可能在無意中對孩子施行精神暴力。
精神暴力看似不會流血且沒有痕跡,不像身體虐待那般明顯,但它們的暴力程度卻是不相上下的。
你委屈求全的活,孩子也不敢正大光明的活他的人生。
你不容易孩子更不容易……“媽媽:我活著都是為你和咱這個家…多少次的忍,努力工作是為您掙那口氣”
05
不過度犧牲,才能擁有真正的幸福
在現代社會中仍有一部分女性,把自己的人生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和伴侶身上,認為自己是從屬于孩子,從屬于伴侶的。
以為孩子有出息,就是自己有出息;伴侶事業上獲得成功了,就是自己成功了。
其實這是一種天真的錯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伴侶、子女并不能代表你去創造價值,一個人對自我價值的尋找與建立,對生命的探索必須由自己完成。
我鼓勵女性不要犧牲自己,要建立起自己的價值。
一個女人,首先是作為一個獨立的人存在,然后才有其他屬性,作為妻子,或者作為母親的角色。
如果你把自我的價值建立在男人和孩子之上,你自己既不幸福,也會使得男人、孩子因為要對你負責而承受不能承受之重。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人生之路要走,這條路也是不同于他人的,不管是面對孩子,還是面對伴侶,女性要學會愛自己,避免過度犧牲掉自己的自由、獨立和幸福。
如果我們能先將自己面前的杯子斟滿,心滿意足地快樂了,自然就能將滿溢的福杯分享給周圍的人,也能快樂地接受別人的給與。
從現在開始停止一味奉獻,拒絕過度犧牲,學會愛自己,只有愛自己的人才能更好的愛他人,得到他人的愛。
版權免責聲明:本站除成功案例之外,部分文章內容轉載于互聯網,本站對文章內容觀點保持中立態度,僅供網友學習交流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原創作者持相關證明聯系刪除。